特富野古道
開放中

特富野古道

最新通知
營業時間
星期日 開放時間05:00-17:00
所在縣市
阿里山鄉
難易度
低-中
步道型態
雙向進出
里程
6.32 km
所需時間
240 min
適合季節
全年
山脈
阿里山山脈
轄管機關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
步道類型
中級山步道
申請入山證
海拔高度
1,700 - 2,300m
申請入園

步道簡介

特富野古道原為鄒族人早年開闢的獵徑,日治時期古道後段改建成運送林木的「水山線」鐵路,至今仍留有許多鐵道遺跡。步道前段較為平緩,沿途遍植柳杉;後段則是陡下的枕木階梯步道,為闊葉原始森林,四季景觀變化多端,動植物生態豐富,是極佳的賞鳥步道。

人文生態

.特富野古道: 特富野古道早期為鄒族人用以狩獵、通婚、探親甚至與異族交戰的道路,日治時期,日本人為運送阿里山地區之紅檜、扁柏,便沿此道闢築鐵道(舊水山線鐵道),至今仍遺留舊鐵軌、棧道與檜木舊橋。 .「自忠」舊名為「兒玉」: 「自忠」舊名為「兒玉」,係為了紀念日本治臺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先總統蔣公早年於巡視阿里山時,認為此地景觀與抗日名將張自忠將軍殉職處極為相似,遂以「自忠」取代「兒玉」。 .自忠車站舊址: 今日新中橫公路旁的雪峰派出所就是當年的自忠車站舊址,舊水山線鐵道從派出所後開始往裡延伸,將深山的林木集中至自忠等地後,再以大型台車接運至阿里山沼平車站。 .特富野社與達邦社: 特富野社與達邦社是鄒族現存的兩大社群之一。在鄒族世代流傳的神話中,洪水淹沒了大地,鄒族的祖先因而遷居到玉山頂避難,等到大洪水退去後,天神才率領族人下山,並在特富野建立第一座「庫巴」(Kuba,意即男子會所)。鄒族耆老相信,通往玉山的特富野古道,就是天神率領鄒族祖先下山的路徑。

動物

常見鳥類如白耳畫眉、酒紅朱雀、青背山雀、紅尾鶲、白頭翁等。幸運的話還可遇見帝雉、藍腹鷴悠閒的在步道上覓食,是生物多樣性豐富的生態步道。

植物

為中高海拔植物的交會之處,也是原始林及人工林並陳的地帶,包含日本人造林之柳杉及原生紅檜(大部分只剩樹頭)等森林的上層結構,以及下層的草木以及蕨類植物。

地形樣貌

蔥蔥鬱鬱的森林,高聳柳杉岩古道兩旁屹立。

特色

秋冬可賞艷紅的「台灣紅榨楓」。春天於自忠入口處開滿紅白櫻花,很是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