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道簡介
安靖古道是清末時期嘉義縣竹崎鄉鹽菜甕和安靖村居民出入梅山販賣農作物及購買民生物資的必經之路,自公路興築之後逐漸荒廢,經梅山文教基金會和地方人士出錢出力,終於完成以當地溪石再製而成的石板階步道。沿途有多棵盤根錯節的老樹、梅山最大的台灣欒樹、逾百年的界碑和921地震巨石遺跡,並有多座觀景平台和涼亭提供民眾休息賞景,天氣好時還能在最高的觀景台上極目眺望梅山太平地區、俯瞰雲嘉平原風光。 安靖古道主要有紹安寮(錦福宮)和樟普寮(漳武宮)兩個出入口,除了原路往返之外,可與其支線錦湖古道一起連走,約兩小時即可完成一圈O型路線。下山後不妨多花一些時間順遊梅山的太平、瑞峰、瑞里以及太和等風景區,充份體驗古道的汗路文化與梅坑月霽之美。

人文生態
.地名由來: 安靖村為舊時「五虎寮」之紹安寮及南靖寮,各取其第二字合稱為「安靖」。早期來山區活動的先民,除了耕種之外,多為採集山中物產、伐木或燒炭而來,因加工需要而在山中搭建臨時的小屋,即俗稱的「寮」,漸漸演變成長期性的家和以「寮」為名的小部落,如詔安寮、半天寮、梨園寮和樟普寮等等。
.紹安界碑: 位於廢棄的「錦湖亭」旁,經梅山文教基金會考據為清光緒12年(西元1887年)所立,石頭頂部刻有「詔安寮莊石公山」及石碑的沿革資料,由於詔安寮真武廟的廟產相當龐大,為避免遭私人佔用,便在古道的大石上刻碑文,記載廟產「詔安寮公山」範圍。碑文內容後來已拓印並重刻在安靖真武廟的牆上。
.錦湖古道: 可視為安靖古道的支線,由柿子寮經詔安寮、錦湖(禁湖)到竹崎鄉緞繻村的鹽菜甕(上甕),全程大約兩公里,自產業道路的開闢後,古道呈現斷斷續續的現象,直到民國90年才重新整修成一條健行步道。
.汗路: 清朝時期先民相繼進入嘉義梅山開墾,初期以採取天然產物、伐木及燒炭者居多,因交通不發達,深山聚落的先民便沿著石塊鋪成的蜿蜒小路,汗流浹背地挑著收成的物產、步行數十里至附近的市集交換買賣。自公路開通後,古道逐漸荒廢,近幾年才轉型成健行為主的汗路。
動物
古道上可觀察到人面蜘蛛、攀木蜥蜴、赤尾青竹絲等等,還有機會發現鳳頭蒼鷹遨翔天際。
植物
古道上可見梅樹、樟樹、大葉楠、龍船花、刺蓼、大雀榕、台灣欒樹、台灣崖爬藤、鵝兒腸、山櫻、牛樟、龍眼樹、鳥松、飛揚草、檳榔樹、咬人狗和竹林等等。
地形樣貌

安靖村位於梅山鄉偏東南區的淺山丘陵,海拔約在250~450公尺之間,屬於「西部麓山帶」的一部分,是近百萬年來剛隆起的新生山脈。古道沿著山稜而上至海拔770公尺的觀景台,可遙望梅山、太平一帶和雲嘉平原的景色。
特色
登高望遠兼賞樹,尋幽訪古總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