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阿溪縱走
開放中

新阿溪縱走

最新通知
營業時間
暫無營業資料
所在縣市
阿里山鄉、信義鄉
難易度
步道型態
雙向進出
里程
27.2 km
所需時間
72 min
適合季節
全年
山脈
阿里山山脈
轄管機關
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
步道類型
中級山步道
申請入山證
海拔高度
1,715 - 2,557m
申請入園

步道簡介

「溪阿縱走」是民國60~70年間熱門的健行路線,沿線有林道、森林、神木、鐵道、車站等景觀,因颱風及地震造成路線崩塌而中斷。 「新阿溪縱走」是由阿里山森林遊樂區進入,走入已停駛的阿里山森林鐵道眠月線,經塔山、眠月、石猴等車站,沿途景色壯麗,倘佯在原始自然的森林之中,以及攀登海拔2557的「松山」,稜線可展望同富山、馬博拉斯山、秀姑巒山、玉山群峰,拜訪台灣第4大神木「眠月神木」,再至最夢幻的堰塞湖「水漾森林」,享受天然的山光水色,再由亞杉坪林道出杉林溪森林生態園區。

人文生態

.溪阿縱走: 在許多五、六年級生心目中是一條相當知名的健行路線,在民國60、70年代是救國團每年寒暑假自強活動必辦的登山活動。從溪頭神木旁,沿林道經流籠頭、安定灣、杉林溪工寮、第9林班登山口,接著經眠月神木、好漢坡 、石猴、眠月站、塔山站後到阿里山 ,全程約32公里。民國85年強烈颱風賀伯肆虐,南投縣水里鄉、信義鄉、鹿谷鄉山洪爆發,阿里山測站於7月31日單日降水累計雨量達1094.5毫米,創歷史紀錄。在強風豪雨侵襲下,溪阿縱走路線不少路徑被沖毀,之後就已少人再走。民國88年921大地震後,因沿線多處路基崩塌損毀而完全中斷,且修護遙遙無期,逐漸被荒煙蔓草所掩沒。現在要再重溫溪阿縱走,只能由溪頭走一段,阿里山也走一段。 .眠月線: 又名塔山線,為阿里山森林鐵道的一條路線,昔日為運送木材專用的路線,建於大正4年(西元1915年),全長9.2公里,蜿蜒於海拔2000公尺以上的崇山峻嶺間,沿途景色壯麗,原始自然,有如駛進山水國畫中,沿途有塔山、眠月、石猴等車站,其中塔山車站在日治時期設有「我國鐵道最高地點海拔2346米」紀念碑,石猴車站為眠月線的總站,附近有巨石「眠月石猴」,又稱為「達摩岩」。眠月線於921大地震損毀後至今仍未修復。 .眠月神木: 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亞杉坪林道支線上,距眠月線約有3公里以上路程,隸屬於林務局阿里山45林班,樹高48公尺、胸圍17.8公尺的紅檜,林務局在民國88年所修正發佈的台灣十大神木排行第4名,樹齡約為4100年。 .水漾森林: 九二一大地震後,台灣中部山林變得柔腸寸斷,其中南投杉林溪附近,石鼓盤溪上游的谷地出現偌大的堰塞湖。當時水漾森林面積約4.2公頃,儲水量超過30萬立方公尺,堰塞湖長約1公里,寬約200m,湖水平均深度為7m,最深處達16m深,不過知道確切位置的人不多。 直到2006年6月16日,嘉義山協的總幹事李小石與其友人,從豐山上「千人洞」,預計走豐阿縱走路線出阿里山眠月。兩人在千人洞時走錯方向,錯失了往南出阿里山的路線,轉而往北經鹿屈山出杉林溪,在途中才驚見水漾森林這個祕境。根據登山界的傳言,最先發現水漾森林的是一名原住民獵人,這位獵人在山上打獵途中發現了這一大片浸泡在湖水之中的枯木林,下山之後立刻回報當地的林務局管理單位。後來,林務局派遣巡山人員到堰塞湖調查,確定這個堰塞湖不會對下游的居民產生立即性的危險,所以決定保留這個堰塞湖,讓大家可以欣賞水漾森林之美。

動物

藍腹鷴、水鶇、白耳畫眉、拉都希氏赤蛙、莫氏樹蛙、巒大小灰蝶、白面鼯鼠、水鹿、台灣獼猴、蝌蚪、青蛙,蜻蜓、赫氏角鷹(俗稱熊鷹)、灰林鴞、黃魚鴞等。

植物

台灣一葉蘭、櫻花、杜鵑、山葵、紅檜、扁柏、華山松、鐵杉、阿里山山櫻、阿里山榆、柳杉、落雨松、水晶蘭、臺灣龍膽、龍膽草、阿里山龍膽、落地荷花(翠巒錦簇)、咬人貓、澤蘭、芒草、箭竹、硃砂根、刺薊花、台灣紅榨槭、穗花蛇菰、毛地黃、鳶尾花等。

地形樣貌

地質年代為中新世晚期,三峽群及其相當地層,由砂岩與頁岩組成。

特色

擁有林道、森林、神木、鐵道、車站、堰塞湖等多樣景觀,沿途景色壯麗,倘佯在原始自然的森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