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興岩步道
開放中

太興岩步道

最新通知
營業時間
星期六 開放時間05:00-17:00
所在縣市
梅山鄉
難易度
步道型態
必須折返
里程
0.8 km
所需時間
50 min
適合季節
全年
山脈
阿里山山脈
轄管機關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
步道類型
郊山步道
申請入山證
海拔高度
801 - 891m
申請入園

步道簡介

太興岩步道位於嘉義縣梅山鄉太興村166縣道旁,海拔約850公尺,由高點往下走,放眼望去是一片綠油油的茶園風光,遠山層層疊疊,視野遼闊,時而山嵐飄渺,宛若走在仙境, 沿著山巒稜線而行,原始樹林圍繞,生態豐富,每年4~5月台灣杜鵑盛開,花團錦簇、繽紛美麗,木棧步道途中設有觀景台,可眺望粗坑溪谷、瑞里、太興、太平等地景色。 終點至「泰興巖」,是太興村民的信仰中心,也是村民活動聚集場所,廟後有百年梅樹與孟宗竹林,充滿幽靜莊嚴氣息。

人文生態

.梅山鄉: 昔日是商旅人士出入平地與山區的必經之地,攤販賣售「米糕粥」供應旅人用餐歇息,閩南語的「粥」為「糜」,故有「糜仔坑」之名,而「糜」又似「梅」。亦另有一說墾開之初,遍地野生梅樹,形成梅林,故稱「梅仔坑」,日治時期更名為「小梅庄」,光復後更名為「梅山」。 .太興村: 昔日稱為「苓仔寮」或「梨園寮」,據聞當初有數名外地人,到此砍伐樹木製造犁具,因而蓋了草寮而居,故得其名。阿里山森林鐵路行經此地,設有梨園寮車站。現以種植高山茶葉為大宗,其太興金萱茶品種最為著名。 .泰興嚴: 古地名「泰興岩」,先民倚著太興山開墾,漸漸形成聚落,已有180年歷史,三級古蹟的泰興嚴座落於此,供奉觀世音菩薩,為村民的信仰中心,也是村里的行政與集會中心,是太興村重要的聚集地,因景色秀麗,也發展為當地的旅遊景點。

動物

藍腹鷴、五色鳥、竹雞、紫斑蝶、青斑蝶、大鳳蝶、樺斑蝶等。

植物

茶樹、台灣杜鵑、杉樹、竹林、蕨類、姑婆芋等。

地形樣貌

地質年代為中新世至上新世,由泥質砂岩、砂岩及頁岩互層的桂竹林層大窩砂岩段。

特色

放眼望去是一片綠油油的茶園風光,遠山層層疊疊,視野遼闊,時而山嵐飄渺,宛若走在仙境。